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看医生的时候说要检查。你们医生没有仪器就不看病吗?”
在诊所里,一名男性患者愤怒而激动地指责陈医生,因为他想让他做CT检查,以便进一步诊断。
不到半分钟,几个围观者聚集在门口,窃窃私语:
“刚才医生还让我抽血。”
“只是头疼而已。为什么要做CT?”
陈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他习惯了这种场面。在陈医生看来,诊断和治疗应该基于证据,而不是基于感觉和经验。仪器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梳理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为什么现在看病经常要做检查?
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CT…….医院都需要检查,但有些人很抵触,认为自己被“坑”了。
针对这个问题,一位医生分享了一个血案。
去年,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看病。两个多月来,他一直胃胀、胃痛、反酸,受不了。在门诊,医生给他初步检查后,建议检查胃镜,小伙子一听就拒绝了。“不想做胃镜,抽不出时间,就开点胃药”。
没办法。医生只能根据症状开药,不做检查。
半年后,年轻人的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医院。医生给他做思想工作,建议他做胃镜。他叹了口气,勉强同意了。结果胃壁僵硬,胃窦肿胀溃烂,活检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后续检查发现,癌症已经转移到腹腔,而且是晚期。
半年的时间足以让胃癌发展到晚期。如果一开始就做胃镜检查,结果会不一样吗?
医学上有太多未知的风险。医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一眼就知道患者的情况。医生的判断是主观的,诊断需要客观依据来证明其科学性,有时还需要仪器检查。
第二,没有仪器,医生还会看病吗?
“没有仪器,你的医生还会看病吗?”
无数患者问过这句话,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医院停电,所有仪器都不能用。我们做什么呢
在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技术普及之前,传统的物理诊断占据主要地位。身体诊断是指身体检查。通过体检和咨询,可以诊断出大多数常见病。不是没有仪器医生就不会看病。
更何况,疾病分为大病和小病,其中大部分是不用做检查的。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多数医生不会让患者进一步检查,医院,需要仪器检查的情况比较少。医院看病的人,医院无法确诊或处理的病,这时候检查的概率就提升了。
客观地说,仪器检查是医学进步的结果。
以脑出血为例,如果病人出现疑似症状,CT检查可以快速辅助诊断。但如果没有CT,确诊的过程又传统又麻烦,需要反复查体、试验用药、腰椎穿刺、脑室穿刺等,花上几天时间。
而脑出血是危急疾病,每晚一分钟治疗,就多一分死亡风险。
因此,如果没有仪器,医生也会看病,尤其是小病。但如果是疑难杂症或大病,可能会增加误诊概率和时间成本,最终延误治疗。
三、善于利用仪器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其实,医学检查的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验证医生的判断,二是为了进一步的治疗。
在现代医学里,善于利用仪器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才是对病人负责的医生。判断不同的患者是否需要检查、需要什么检查、何时需要复查,都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基本技能,毕竟经验永远无法代替真实数据。
当然,我们不鼓励任何的过度检查和治疗,但对于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和患者都应该积极考虑。
延伸:体检查出这些病,基本不用治
有的时候,病人在检查时发现异常,就担惊受怕,甚至以为自己要死了。其实,对于体检时发现的部分毛病,我们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它们基本不用治,例如:
1、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几个字听起来很吓人,但它并不是真的糜烂,而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宫颈炎症,大多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2、心脏早博
心脏早搏是最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指心脏提前跳动的情况。但它不是心脏病,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不会引发心脏问题,只要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就不用太担心。
3、慢性浅表性胃炎
绝大部分做过胃镜检查的人,都会得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结论。这是最轻级别的诊断,如果没有不适症状,仅显示轻度炎症,通常无需治疗。
4、无症状前列腺钙化
前列腺钙化是指局部组织有钙盐沉积,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多数情况下,前列腺钙化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不会影响生育,不会引起癌变,无需进行针对性治疗。
医学之所以不断发展,就是为了能更快、更准确地给出诊断,跟疾病赛跑,赢得生命。
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医学,既不过度检查,也不盲目拒绝,面对疾病,每一步都要三思而行,才能为患者谋得最高的利益。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