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感冒了,得去药店买点消炎药吃吃。”“吃什么消炎药呢?我跟你说,西药的副作用可大了,得吃中药!”“中药就没有副作用了吗?”“当然啦,我平时有什么不舒服,都是自己煲一点中药吃。”“这你就错了,无论是中西药,吃不对的话,都会有副作用的。”“还有这种说法?那我可不是信了谣言了吗?”信息时代,朋友圈里总有转发各种“养生保健”的帖子,里面讲的知识到底孰真孰假呢?今天妙姐就跟大家聊一聊,医生最想拆穿的6个保健谣言,这些养生的说法好多都很荒谬,但却很多人信。谣言一:生病尽量吃中药,没有副作用真相:中药也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很多人觉得,板蓝根、胖大海、艾叶、柴胡,这些大家都熟悉的中药,又或是川贝雪梨膏、天麻首乌片、六味地黄丸这些中成药,只要有点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就赶紧买点来赶紧吃下,没事也会备在家里,就像大白菜一样常见。大家都认为,相比起吃西药和输液来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药三分毒。近几年来,随着中草药被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90年代初,就曾有过“减肥中药秘方”导致8位女性出现药物性肾损伤,原因是“秘方”含有广防己。而相当一部分中药都含有马兜铃酸,能够引起“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损害。医生提醒大家,如果正确使用中药治疗,用量得当,效果的确会很好。但不可盲目崇拜任何药物,中药也并非完全没有副作用。不要擅自服用中药,在用药前要咨询专业医生,避免药物性肾损伤。谣言二:适量喝酒,有益健康真相:只要喝酒,就会对身体有伤害人们常常说,适量的饮酒有益健康,尤其是红酒。这个说法起源于99年,美国《健康》杂志的记者EdwardDolnick指出:法国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常喝红酒,使他们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于美国人。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年,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全球数百位科学家大型合作的研究结果,饮酒造成年全球2.2%女性和6.8%男性死亡,是全球致死、致残和致病的风险因素,更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中青年男性死亡的头号凶手!现在你知道了吧?喝酒没有安全剂量,越少越好,包括药酒。“适量喝酒,有益健康”的说法,从根本上就是不存在的。如果原本不喝酒,千万不要为了这种错误的说法而故意去喝酒。谣言三:戒烟后,身体不舒服的人,不适合戒烟真相:有戒断反应属于正常情况,是好事。很多老烟民戒烟后,身体反而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这是因为吸烟时,尼古丁迅速进入血液,使大脑神经系统产生一种激素,产生欣快感,可以缓解紧张,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如果长期吸入尼古丁,大脑神经系统对尼古丁的刺激产生依赖,也就是成瘾。如果突然戒烟,容易出现戒断综合征,易怒心烦,焦虑心慌,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疼痛,恶心等肠胃症状。如果在戒烟中途,发生戒断反应,可以尽量放松心情,使用一线辅助戒烟的药物,进行症状缓解,等到戒断反应过去,戒烟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谣言四:发烧了,一定要捂出汗真相:反而使体温更高,甚至脱水“发热时盖上被子捂一捂,多出点汗退烧快。”在老百姓看来,这是很常见的降温方法,实际上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尤其在患者吃了退烧药后,捂汗不利于散热,反而会让体温升得更高,甚至造成脱水。正确的做法是,把衣服宽松解开,有助于汗液蒸发。感冒引起的发热,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头痛烦躁,在吃退烧药降温的同时,建议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或酒精擦拭身体。谣言五:宫颈糜烂是因为个人生活不洁真相:多方面原因引起宫颈糜烂这个名字一听就很吓人,很多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宫颈糜烂的患者都是个人生活不洁的,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导致宫颈糜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不洁性生活、过度清洁、月经持续时间过长、感染、多次人流等。谣言六:血脂高的人,不能吃蛋黄真相:胆固醇是维护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很多高血脂的患者,认为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高,不敢吃鸡蛋,有些人则只吃蛋白不吃蛋黄。这样的吃法有根据吗?中国医医院营养科副教授高玉霞告诉大家,“吃鸡蛋胆固醇会升高”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胆固醇是维护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果人体血清胆固醇含量偏低,血管壁就会变得脆弱,甚至可能引起脑出血。大家都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但是,千万不要被这些满天飞的谣言和假象给骗了。远离谣言,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养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