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孕妇“怀孕了,查体发现宫颈糜烂,可怎么办?”“宫颈糜烂,会不会影响胎儿发育?”看着她们的表情,听着她们的声音,一副天要塌的样子。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宫颈糜烂和宫颈息肉、肥大和纳氏囊肿,合称为慢性宫颈炎的四种类型。但是在最新版的教课书上,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定义,改称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糜烂只是一个临床征象。目前用于妇科查体时描述宫颈形态,不再作为慢性宫颈炎的诊断。宫颈糜烂大多为生理性表现,而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缺失导致的“真性糜烂”。曾经有个年轻的女性来查体,发现宫颈糜烂III度(按照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比例,>2/3即为III度或者称为重度),她说刚刚有性生活还不到1月。所以,宫颈糜烂并不能说明一定有炎症,多数临床上见到的糜烂是假性糜烂。
宫颈糜烂在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及使用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及妊娠期女性中比较常见。妊娠期间,激素水平明显的升高,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外口,鳞柱交接部外露,使得子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呈细颗粒样红色区域。这样一来,原来光滑的宫颈会出现“糜烂”,甚至在做妇科检查的时候还会出现接触性出血,但这并不表示有多么大的影响,更加不会影响到胚胎的发育。
既然宫颈糜烂只是一种临床表现,那么宫颈糜烂到底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我们需要做哪些检查?
TCT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中指出,TCT是孕前检查的备选项目,孕前12个月未检查者可行TCT筛查。孕期并没有做特殊要求。
TCT,又称“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技术。用一个特制的小刷子获取宫颈管和宫颈表面的细胞,然后将获取的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来判断宫颈病变情况。
轻度、中度炎性改变无需特殊处理。重度严重或者其他结论如ASCUS,那就需要再进一步做其他的检查:HPV、阴道镜、组织活检。
HPV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在妇科疾病中比较常见,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等,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还会引起宫颈癌,这些病变都可能引起宫颈糜烂样改变。
我们做TCT和HPV的目的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的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指南》提出:
21~29岁女性,应单独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
联合筛查(细胞学检查+HPV)不推荐用于30岁以下女性。
30~65岁女性,优先推荐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每5年1次;也可每3年1次细胞学筛查。
如果TCT和HPV结果异常,就需要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在可疑部位去组织做活检,有助于对宫颈病变的诊断。
很多宫颈糜烂的女性选择用药,多数是中药类的,效果差别很大。我不好做评价。
轻度糜烂且无症状者,细胞学检查(大于21岁)和HPV检查(大于30岁)未见异常,常规行宫颈癌筛查方案即可,若连续2~3年细胞学阴性,可每3年筛查一次,中重度糜烂者排除恶性变后行物理治疗。比如冷冻、激光、微波等。
怀孕期间,宫颈糜烂如何处理
怀孕期间,当查体发现宫颈糜烂,也可以做TCT和HPV的检查,同时做白带分析。如果发现有阴道特异性感染,是需要治疗的。如果高危型HPV阳性,孕期不做处理,对将来的分娩方式也没有特殊的要求。
但是要提醒孕妇的是,如果孕期取TCT标本,有可能会出现阴道流血。因为孕期血液供应丰富,糜烂面相对于麟状上皮组织脆性大,取材时如果用力不足,标本量不合格,因此中度用力的时候,就容易导致局部出血。多数出血很快就止住了,少量会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取材后24小时仍然有新鲜血液流出,医院复诊,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异常出血后,可以局部压迫或用明胶止血海绵处理创面起到止血的作用。
孕期对宫颈糜烂是不建议做药物或者物理治疗的。
所以孕期遇到宫颈糜烂,切莫慌张。该做的检查都做一下,如果发现问题,也是有解决办法的。千万别一方面纠结不已,一方面什么又不做。
文章参考:《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的宫颈癌筛查及预防指南的解读》
《3分钟搞定宫颈糜烂》
问题咨询请登录春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