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写过宫颈癌预防的文章,有几位患者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宫颈癌的发病特点就是无声无息,等到出现月经异常、白带带血、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能已经是宫颈癌中早期的症状了。”
据妇产科医生介绍:“幸好这位患者提前做了检查,避免了宫颈癌的发生,但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宫颈癌疫苗,却不知道早筛的必要性!”
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亡的癌症
宫颈癌可并不是小众疾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数据显示:宫颈癌是中国15岁至44岁女性中的第二大高发癌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统计,仅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56.1万例,死亡病例28.5万例。
说人话就是:平均每1分钟就有1名女性患宫颈癌,每2分钟就有1名宫颈癌患者死亡。
这4大高危人群更应该警惕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年,德国的豪森教授因为发现HPV导致宫颈癌,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HPV有超过种,其中能致癌的,至少有13-16种,被称为高危型HPV。而其中16、18亚型,导致超过70%的宫颈癌,属于非常高危的亚型。
无数的研究也证实,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基本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HPV病毒的发现,宫颈癌成为第一个可防可控的癌症。
如果能预防高危HPV感染,或是在病变早期及时诊治,真正死于宫颈癌的人少之又少。
有研究显示:在中国,99.3%的宫颈癌的发生可归因于HPV感染;60%~7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曾感染过HPV。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染HPV不会有明显不适症状,因此很难被察觉。
医生建议以下4种症状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更应该格外注意:
1.阴道不规则流血
2.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味道腥臭、有血
3.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4.性交痛、出血
怎样才能预防宫颈癌?
HPV病毒主要通过性、密切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性伴侣固定、使用安全套、注意个人卫生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定期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和尽早接种HPV疫苗,对于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
疫苗
不多做解释,只需要注意,疫苗只针对特定高危病毒,并不能防御所有HPV病毒。
医生建议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是首次性生活之前,推荐年龄是9~26岁。
早筛
从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往往需要5~15年的时间。
通过早筛,在细胞病变前进行治疗,宫颈癌治愈率可以达到%,
临床数据显示,即使是宫颈癌最开始的一期状态,治愈率可以达到80%到90%,但发展到四期只有10%了。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21-29岁,可以每3年做一次早筛,
30-65岁的女性,可以每5年做一次早筛。
疫苗?早筛?我应该选哪个?
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
“疫苗和早筛我应该选哪个?”
“是不是去打了疫苗就不用早筛了?”
先说结论:疫苗没有进入医保,价格比较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疫苗可以打,但是
疫苗不能替代早筛!
疫苗不能替代早筛!
疫苗不能替代早筛!
香港卫生署也提示:即便已经注射9价疫苗,也需要定期进行早筛检查。
在医学中有所谓的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消除病因:包括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卫生,还有注射疫苗。这是第一道也是最基本的防线,让你不要感染高危HPV病毒。
二级“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筛检查是属于第二道防线。
三级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与康复。多数时候是为了减少痛苦,并尽可能的延长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三道防线不可互相替代。
疫苗确实可以降低风险,但是在现阶段,HPV疫苗还未进入医保,价格偏贵。
以四价疫苗为例,总共3针,却需要块钱,而这个费用,已经能满足30年正常早筛检测的总费用。
其次,疫苗只是降低风险,并不能%的起到保护作用。
除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外,其他导致宫颈癌的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理论上,以HPV四价疫苗为例,大概只能预防70%的宫颈癌发生,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应该定期进行早期筛查。
说打了疫苗就不用早筛了,这就和用左轮手枪赌命一样,一个手枪6个弹道,只有1个有子弹,但是你敢扣动扳机么?
喜脉医生推荐医院也能在家做癌症早筛
1、HPV分型检测
方便,医院
医院级别检测技术,在手机上就能查看检测报告,医院去。
专业,获得多项专利认证
HPV分型基因检测,历经7年研发而成,获得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认证,同时拥有21项专利、11篇高水平专业论文。
权威,上市公司背书
华大基因是国内首个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研究院还负责组建+运营国内第一个国家级综合基因库——国家基因库。
好消息
微卖商城与华大基因达成合作
华大基因宫颈癌筛查自测卡
原价元
三八妇女节领券后立减元
优惠券限量只有张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