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根本不是病!
为什么呢?因为“宫颈糜烂”根本就不是病,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以下观点是龚晓明医生(一位妇科医生)关于“宫颈糜烂”部分的论述:在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在其前言中明确表示:要和国际接轨,重视知识更新……不断更新临床诊断治疗标准。例如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是应该要取消“宫颈糜烂”这一诊断的。所谓“宫颈糜烂”的产生,来自于在宫颈的部位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靠近阴道内的是鳞状上皮细胞(Squamouscell),而靠近子宫那个方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columnarcell)。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是不同的,看起来象是“糜烂”的宫颈的部分,就是柱状上皮覆盖了的外观,而相对比较光滑的宫颈,则是鳞状上皮细胞覆盖的宫颈的外观。柱状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有点类似打仗起来的僵持区,这个区域在医学上被命名为“鳞柱交界区”,鳞柱交界区容易受雌激素的影响。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没有完善,雌激素低下,柱状上皮就靠内侧些,到了来月经以后,柱状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响下,更多地朝外侧发展,因此就有更多的类似“糜烂”一样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口在检查的时候发现,在绝经了以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因此到时候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本质上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cervicalectropion)。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如果理解前面所提到的所谓的“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就很好理解了,这个其实就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管轻度、中度、重度,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宫颈糜烂事实上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大部分宫颈糜烂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这里需要提一下宫颈炎,如果有痒、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的情况,这些是宫颈炎症的表现,是在宫颈上出现感染了以后出现的症状。如果理解了前面提出的内容,就不难理解所谓的“宫颈糜烂”,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治疗,现在如果一上网查询到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如前所说,国内对于宫颈糜烂的观念的改变是08年以后正式写入教材的,但是还有很多医生没有了解和学习这个新概念,还在诊断和治疗宫颈糜烂。现在社会上令人气愤的是,医院,用宫颈糜烂这个来作为吸引病人来妇科门诊的招牌,让健康人去一查一个宫颈糜烂,紧接着就是上药、输液,甚至LEEP、激光都上,动不动治疗费上千上万,成为典型的过度治疗的手段(把一个根本就是正常生理的现象当作宫颈癌前病变治疗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公众意识到这个问题,避免被过度治疗。如果是医生想要了解新知识,建议听下如下的两个讲座:复医院周先荣教授子宫颈病理学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