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发烧友才知道的秘密,次声波在Hifi

本内容由

影音智媒体原创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极不客

人耳的听音极限范围是什么?

当甩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大部分烧友都能毫不犹豫地回答出来。

对,人耳的听音范围极限是20-20kHz。

也就是说,当声源发出的音波频率小于20Hz或大于20kHz的时候,人耳便无法再感知到。

当然,这只是个极限的数据,而在大多数听音环境下,我们听到的频响范围可能还远远小于这个数据。

出现这样的现象源于两个原因:

第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自然听音能力都会逐渐下降。级

第二,就是你使用的听音设备,可能根本就达不到如此广域的频响。

就好比摩雷的赫格塔雷Hifi音箱。

受制于6英寸单元的力量,即便在aptXHD的加持下,将信噪比做到了惊人的DB,可频响范围也仅有36-20kHz,并未达到人耳的听音极限。

至于其他?

就更不用说了。

哈曼卡顿水晶4:40-20kHz,80DB。

JBL音乐战将:50-20kHz,80DB。

就算是买到了万元的KEFLSXII,4.5英寸单元的尺寸,低频的下沉最多也仅能做到49Hz,甚至差点输给了JBL。

但无法达到听音极限,就能说这些系统不属于Hifi级吗?

有关这个问题,笔者我还是单开一篇文章来细说好了。这里只放结论:Hifi,永远是个系统,不能单靠某一只音箱单元来解决。

只要音箱的设计没有问题,并且在频响范围内还原的音质足够完美。那不论是摩雷赫格塔雷,还是KEF的LSX就都是一直合格的Hifi单元。

至于低音的部分下沉不够怎么办?

简单,和所有音响系统一样。除了中高音单元之外,你还需要的是一只品质非常棒的低音炮。

上图是美国捷力的F低音炮,可以说是当年最具性价比的一款重炮了。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也不为他,只怪塞在这个小箱子里的,是一只和捷力G系列一样的W7单元。

这是捷力目前最高端的低音炮单元,W高功率的加持下,最低可让频响下沉到15Hz的程度。

超过人耳听音极限的声音,恐怖如斯。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也是本文最想说明的一个观点:超过人耳极限的声音,在Hifi音响系统里,真的有必要重现出来吗?

笔者的观点: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有些声音虽然耳朵听不到,但是身体是能感受到的。

当然,能感受到的声音中,20Hz之上的部分也有很多。就好比低音炮带来的声浪与轰胸的感觉,这是再好的监听耳机也模拟不出来的。

所以在Hifi音响圈的老烧也一直喜欢说:中高频用耳朵听,低频则要用身体感受。

那听不到的部分呢?

身体也能感受到吗?

笔者的观点:能。而且不光能,甚至这感受还会影响到精神与灵魂。

这就是20Hz以下频率的魔力,也是次声波的厉害之处!

次声波

首先老规矩,为了让大家更方便了解次声波,笔者直接引用了度娘的解释:

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嚯!

最后这句听起来有点可怕,怎么张嘴就是个“死”字?

但事实的确如此,自从18世纪人类发现次声波的存在后,有关次声波造成的伤害事件便屡有记载。

年的马尔波罗号事件。

年的乌兰格梅奇号事件。

两艘货船的惨案,都是源于次声波与人体器官发生了共振效应导致的。

并且在发现了次声波的可怕威力后,不少国家还专门研发了次声波武器,以寻求其在战场上的作用。

其中最早投入次声波武器研究的国家是法国,也是把事情闹得最大的一个。

由于对次声波的不了解,这种具有很强穿透性的声波不慎泄露,并跨越16公里,导致远在马赛市郊的两户人家,共计30多人被害身亡。

如是可见,次声波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但大家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次声波想要对身体造成伤害并不容易。想要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分贝数至少也要超过以上。

而想要在瞬间对生命造成威胁,强度更是要至少超过分贝才行。

为什么是分贝?

因为当声波的分贝数超过后,声波周围的空气就会被压缩至真空状态。

声音是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播的,所以当数值超过后,声波就会转换成冲击波,从而造成更强的打击。

海上风暴、核爆、磁暴、地震还有雷鸣都能达到这个强度水平,并且这三种声源都会制造很强的次声波冲击。

所以清楚文中列举的三件惨案是如何发生的了吧?

好像扯得有点远了,咱们继续收回来说安全强度范围内的次声波,究竟会对人产生什么作用。

RichardWiseman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曾参与过对次声波的研究。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研究的详细过程就记载在由他本人出版的长效心理学著作《怪诞心理学》中。

本文不再详细赘述,只当做个有意思的故事总结出来:

某晚,老理在酒吧碰到了骨感姐莎拉·安格里斯,一番深入浅出地交流过后,二人都对阿飘和低频声波有关的推测产生了兴趣,决定一起做个实验来印证猜测。

于是二人拉上老罗和老丹,在伦敦南岸的音乐厅举办了两场捷妮娅的钢琴演奏会。

期间,骨感姐在会场布置了一只次声波发生器。这是由一条内置了低频扬声器的水管,长度达到了七米。

设备开启时,下水管道仅会发出很小的噪音。但不论是水管、灯管,还是家具以及零碎的东西都会因共振而微微颤动。显然一种无法被听见的声波正在会场内蔓延,而这就是频率小于20Hz的次声波没错了。

值得注意的是,老理的故事在此处出现了个插曲。这毕竟是一场对人的实验,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位参与实验者的绝对安全,老理和骨感姐反复在演播厅内对次声波的强度进行了测试。直到确信装置最大程度开启后,现场也没有任何一个位置会出现危险强度的次声波后,该实验才安心地继续了下去。

音乐会开始,老理与骨感姐分别在两场音乐会上,以不同的频率播放了发生器中的次声波音频。但在优美钢琴曲的掩饰下,并没有谁察觉到次声波发生器内的微弱噪音。

音乐会结束,老理邀请现场观众填写了调查问卷,用来评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叫大家表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感受。

结果实验很成功,正如他们的预期,在加入了次声波的段落中,多出22%的观众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诡异气氛。他们的手腕开始发抖,胃也变得很不舒服,心跳加速,神情紧张,甚至还有耳鸣的现象出现。

显然,实验取得了很不错的结果。证明了次声波在很多的灵异事件中起到了不小的决定性作用!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次声波容会致人恐惧,并且会让人根据场景联想出灵异现象”的实验结果,也被世界各地的媒体争相报道。

戏剧的是,当实验的数据公布后,他们引来了不少惊悚主题公园的投资方,询问是否可以利用次声波来加强他们恐怖元素的娱乐项目。

啼笑皆非的结局!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无厘头。

根据这个研究的结果,另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堂里的大型管风琴也能制造强度不小的次声波,或许这东西在所谓的“神圣体验”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而笔者我结合亮点分析,很有可能次声波对情绪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那么简单。恐怖体验与神圣体验总结来说,都是出于一种对未知力量的恐惧与敬畏。

是啊,或许次声波想要带个人的正是恐惧与敬畏,毕竟能产生这种频率声音的都不是善茬。

之前文中已经提及,核爆、风暴都是次声波的主要制造源。再次引用度娘的解释,这样更全面:

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人类活动中,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争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在发声的同时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看吧,这些几乎都是灾难级的。

战争、天灾、世界末日和毁灭,这不正是现今电影中最希望展现的极致场景吗?!

《》、《复仇者联盟》、《日本沉没》、《流浪地球》、《你的名字》……这么多现象级的大片,现象级的视觉特效,音源的录制肯定也是用92Khz,24Bit的格式录制的!

在这级别的格式下,次声波的数据一定很完美的重现了进去。

毕竟那些大师级的存在肯定早就注意到了次声波,在整个音场环境中对观众肉体与精神上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是个热衷于极致观影感受的玩家,没有一台合格的低音炮行吗?

如果不让你的音场中出现会影响你情绪的次低音,你的观影感受能是完美的吗?

还有,别以为只有电影大片需要用到次低音,别忘了刚才的研究成果,可都是出于音乐这个最基本的元素而进行的。

是的,乐器本身,也是会发出次声波的。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管风琴,还有交响乐中的各种金属类管乐器。音波在通过冗长管道的共振,次声波悄然出现。然后在随着相邻乐器中的次声波共振,将之放达到了更有效果的程度。

或许这就是我们为何会在音乐会现场,更容易对爱乐团产生钦佩的原因。

或许这也是音响系统很难还原现场“气氛”的原因。

或许这就是我们总说的,欠了的那一点点“味道”的原因。

或许这才是Hifi大师闭口不传的独门绝技!

总之,次声波的秘密今天被我说出来了。至于大家有没有兴趣尝试一下,可能还要考虑自己的财力。

毕竟一台F的性价比再高,单只的价格也轻松就超过了4个W。如果不是最资深的发烧友,很难咬牙剁手了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gjml.com/glzx/11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