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鹿千寻”,让爱在西医前
宫颈糜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也无须治疗。
——妇科中医医师
今天门诊遇到一个妇女,一脸惊恐地进来:“医生,我得了宫颈糜烂重度怎么办?”。当时我听到她说宫颈糜烂时,我懵逼了一会,怎么现在还有人做检查诊断的?!后来跟她详细了解情况时,原来她是这次回老家看望孩子觉得身体不适很舒服,医院做了体验,被医生诊断出重度的“宫颈糜烂”**^*%$$%##%*……总而言之,把她吓得一身冷汗。
“宫颈糜烂”在我国是个知名度非常高的词,可谓妇孺皆知,十有八九的女性在检查时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同时也是困扰很多中国女性的"妇科病"之一。
女性去做体检,几乎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甚至许多人散尽千金去治疗它。“宫颈糜烂”,之所以在“谈之色变”,是因为大多数的女性认为它是一种常见疾病,是宫颈的炎症,和宫颈癌还有关系。
但实际上“宫颈糜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根本不是病,也无须治疗。
▽
“宫颈糜烂”是什么?怎么来的?
其实,宫颈糜烂只是宫颈口外部的鳞状上皮和宫颈内侧的柱状上皮在交界处发生位移。
在多年前,有医生观察到女性的宫颈颜色发红,觉得看着像皮肤湿疹样的糜烂,就把它叫为宫颈糜烂。然而,实际上那里并没有发生真正的糜烂,只是由于受到激素的影响,宫颈口外部的鳞状上皮和宫颈内侧的柱状上皮在交界处发生位移。
因为柱状上皮较薄,所以每当柱状上皮显露较多的时候就会露出下面的血管,显得那里颜色发红。谈之色变的宫颈糜烂,就是由激素引起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甚至在很多刚出生的女婴受到母亲怀孕时体内激素水平增高的影响,就有宫颈糜烂现象,但离开母体以后,这种“糜烂”也会消退。
“宫颈糜烂”一种过时的说法,医院和医生运用
在医学上,宫颈糜烂这个说法早已过时。在08年之前的医学统编教材《妇产科学》上,宫颈糜烂是作为一个标准的疾病存在的,甚至还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详细描述。以致妇产科大夫,把宫颈生理期出现宫颈柱状上皮外翻当做是一种病理现象,加以诊断。
而在08年,第7版《妇产科学》医学统编教材,在其前言中明确表示:要和国际接轨,重视知识更新……不断更新临床诊断治疗标准,例如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所以从那时开始,国内也应取消“宫颈糜烂”病理诊断。
但是,由于不少医师知识更新缓慢,哪怕是在本科生教材修订后,仍然有很多医师在诊断宫颈糜烂。
如↓↓↓↓↓
▽
“宫颈糜烂”常见误区
误区1:宫颈糜烂=宫颈癌
前面已经说了,“宫颈糜烂”是由于受到激素的影响,宫颈口外部的鳞状上皮和宫颈内侧的柱状上皮在交界处发生位移,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面的间质呈红色,所以肉眼看似糜烂面,而并非宫颈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宫颈癌的发生是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HPV的所谓的高危型HPV,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的时候,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所以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没有半点毛关系,不需要玩命地去治疗。
误区2:重度宫颈糜烂=人生毁了
和上面一样,所谓的“宫颈糜烂”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每当柱状上皮显露较多的时候就会露出下面的血管,显得那里颜色发红。对于年轻女性来说,由于雌激素水平较高,宫颈会出现一定范围的发红,只不过有的人发红面积大一点,有的人发红面积小一点……或许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的表现。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宫颈的个体差异造成。这和有些人皮肤白,有些人皮肤黑,一样的道理,只是看上去不一样而已。作为一个女人,人生和“宫颈糜烂”也是没有半点毛关系,如果因为死钻牛角尖,走上过度治疗“宫颈糜烂”这条路,那才是真的毁。
不过如果出现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的情况,需要注意这是宫颈炎症的表现,是在宫颈上出现感染了以后出现的症状。
误区3:宫颈糜烂导致不孕
宫颈糜烂,不是病,不需要治疗,也不会导致不孕,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不孕的原因有很多,确实会有一些宫颈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不孕症,比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但这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基于宫颈分泌物培养的结果,而不是通过观察宫颈形态来判断的。
正确认识宫颈糜烂,它并不是病,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表现!不过,每位女性定期检查宫颈是有必要的,这个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是为了预防宫颈癌。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管做不做试管婴儿都必须知道
查看试管婴儿,女性要付出的远比你知道要多得多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
------
愿你有所收获
如喜欢请分享给朋友
「感谢阅读」
不管做不做试管婴儿都必须知道
查看试管婴儿,女性要付出的远比你知道要多得多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