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癜风一般多久能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来源:东方财富网原标题:格隆汇“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之七:小米集团-W(.HK)编者按:时势造英雄,连巴菲特都说,“他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美国),抽中了‘卵巢彩票’(经济上升周期)。”毫无疑问,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运毫无疑问处在一个剧烈的上升周期,期间也许偶有波动,但大势势不可挡,巨大的动能在短暂的时间中迸发出来,创造财富的效率也是世所罕见。不管是美股指数百年新高给我们的启示录,还是A股过去三年的表现,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投资思路必须改变。投资就是下注国运。投资者在下注中国未来国运的时候,必须选择代表未来发展的头部公司。年2月3日,受疫情冲击,A股全线大跌,上证指数跌幅高达7.72%,只股票跌停。然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当日北上资金流入亿,创历史新高。而北上资金“买买买”的,自然也是A股市场的中国核心资产。因此,疫情虽然肆虐,但仍要坚信中国的未来。下注中国,下注核心资产,与伟大的公司一起成长,一起变富。让我们先回顾格隆汇年十大核心资产的表现。年十大核心资产的全年回报率为47.44%,大幅跑赢了基准指数(沪深指数,36.07%)。就个股而言,年入选“十大核心资产”的股票有7只跑赢上证综指(22.30%),全部跑赢恒生指数(9.07%)。年,格隆汇依托遍布全球近70个国家的数千万会员优势,于去年底启动了这次历时一个多月的“下注中国”全球票选。最后经过数百万的有效投票统计,挑选出了年度十大下注中国核心资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格隆汇年下注中国十大核心资产”的第七只股票——小米集团。1入选核心资产的逻辑小米集团-W也是第一次进入了我们十大核心资产榜单,过去一个季度小米的市场表现大家都看到了,从8.35港元涨到了13港元,上涨幅度为56%,在港股大盘股里面表现相当不错。市场现在普遍的疑问在于,为什么小米能进核心资产榜单?为何去年没进而今年进了?以及涨了这么多了还能推吗?回答第一个的问题,核心资产,既要代表中国,又要代表未来。小米肯定是一个非常能够代表中国的公司,小米从起初单纯的手机公司,慢慢进化到全方位覆盖的“铁人三项”,再到“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下的平台型公司,产品覆盖所有生产流量的硬件入口。而且小米用户体量极大,19Q3小米手机出货量万台,AIOT业务方面,剔除掉笔记本和可穿戴类产品,小米智能家居类的产品已经服务过万个家庭,MIUI月活用户数增至2.92亿,再加上生活服务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中国平台级的科技消费品公司。而小米本身“为发烧而生”,在科技消费品方面的投入也是不遗余力,AIOT业务营收在19Q3达亿,已建成世界上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如果这都不算是代表未来,那还有什么算是呢?回答二各问题,从财务上来看,19Q2开始小米利润就已经超市场预期,其营收在上市之后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同时业务毛利率修复。19Q3继续延续高增长,相对于19Q1手机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了5.7pct,业绩修复很明显,可以说从19Q2开始,小米在资本市场就开始进入转折点。回答第三个问题,首先涨跌幅只是进入核心资产的前提之一,其次小米股价的上涨不是无源之水,是有基本面支撑的。年小米还会不会涨,是由其基本面决定的,不是由年涨了多少决定的。巴菲特说要寻找的生意,是有“长长的坡和厚厚的雪”。小米所提供的这“手机+IOT+互联网线上服务+生活服务”产品和服务组合,本身就是一个万亿市场。而雪厚不厚呢,从当前的竞争格局和线上化趋势来看,小米表现了出不错的潜力。2基本面先看基本面,小米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手机、AIOT和生活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我们结合小米Q3的财报,理一理小米公司的业务逻辑和核心竞争力。从营收来看手机业务营收占比依旧最高,达到60.1%,IOT业务占比也越来大,Q3达到29.1%,互联网服务营收占比最小,但在毛利贡献方面占比最大。先看小米的手机业务。小米手机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几次挫折,一是年-年面临的供应链困境,当时小米的轻资产模式缺乏对供应链的掌控,导致发货时间一推再推,而且小米忽略了当时国内三四线下沉市场,最终导致年出货量巨幅下滑-17%。之后一年时间,小米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开始快速推进线下和海外市场,终于在年年出货量重回高增长。而第二次挫折就是Q4,在面临市场压力下公司进行了调整构架,暂缓新机型发售,让手机业务开始去库存,导致Q1手机业务毛利率只有3.3%,引起市场担忧,股价表现受到抑制。这次到了Q3,经过半年多的组织构架和战略上的调整,小米表现如何呢?Q3小米集团单季度总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5.5%;经调整净利润34.72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IOT业务同比增速为44%,和上季度增速持平,互联网同比增长12%,手机业务中国内营收增速较差,但毛利率完全修复,达到15.3%,平了上市以来的最高毛利率记录,可以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Q3小米实现毛利82.4亿元,同比增长25%,毛利总额增长一方面来自营收增长,二是来自毛利率的提升。毛利率的提升可以从单项和结构来分析,手机毛利率连续两个季度修复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Q3小米手机业务毛利率从Q2的3.3%直接提到了9%,IOT毛利率同样提升1.6pct,同时因为IOT营收占比也越来越高,小米集团整体毛利率提高不少,毛利增速大于营收增速。另外从不同地区的营收增速来看,小米Q3中国大陆营收同比增长-3.5%,但海外市场依旧是大幅增长(营收主要来自印度、印尼、西欧),海外手机出货量占比从年的15%上升到Q3的66%,海外收入占比从年的6%上升到Q3的43%,出海战略收效明显。根据IDC数据,在Q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1%的情况下,小米在Q4实现了头部厂商中的最高增速,同比增长31.1%,出货万台。计算下来全年,小米公司全年手机出货1.25亿,同比增长5.5%,全球市场份额9.2%,同比提升0.7pct,基本可以认为Q1开始小米战略调整成果,小米手机业务的转折点已经启动。第二块是AIoT业务。小米手机积累MIUI粉丝和相关数据可以有效为AIoT业务导流和做指引,另外手机也是智能家居的入口,未来IOT设备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也是小米接下来的核心增长点。小米集团类似于科技产品MCN公司,在加入新款IoT设备中不停产生爆款产品带来效的销售额。相关爆款产品业务数据:年小米智能电视中国出货量万台,排名第一。Q3小米智能音箱的出货量为万台,全球市占率12%。Q3小米手环单季出货量首次突破了千万大关,达万部,占手环季度出货量的53%。第三块是互联网服务,主要包括广告、游戏销售、电视会员、小米金融等。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比较高在63%左右,硬件(手机、IoT)毛利率相对较低,但从Q1开始稳中有升。细拆互联网网板块,另外游戏业务每季度稳定在6-8亿营收之间,其他增值服务同比增长80%,主要包括金融(Q3达到10亿)、有品电商、海外互联网业务,广告业务增速同比有所下滑。3年看点和风险点小米Q2的业绩就超市场预期,Q3经调整净利润34亿,市场预期为30亿,依旧是超市场预期,但事实上小米在Q2利润超预期之后股价走势完全是波澜不惊,甚至还下跌了一波,在8-9块钱之间徘徊。之后到了Q3市场才开始慢慢确认出现转折点,而在redmik30发布之后开启大涨模式,市场找到比较好的催化剂。顺着上文的逻辑,前面提到小米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我们一块一块的分拆,来看看年小米的看点在哪儿。1。低库存压力,率先推出元的5G手机,后续推新速度能维持年12月10日,Redmi发布起售价仅需元的KG版,年1月7日上午,Redmi首款5G手机KG正式开售,当天斩获多平台单品销量冠军,单品表现相当不错。另外小米10也即将发布,从小米现在的机型升级战略和市场需求来看,国内市场手机ASP还有上升空间,小米Q4国内销量占比约30%,基本触底。预计之后在几款性价比高的5G手机带领下,国内市场份额会慢慢恢复,同时小米海外市场成长性更佳。2.AIoT业务依旧属于蓝海项目,品类空间和市场空间大年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市场依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在有基础爆款产品的基础之上,小米在品类上的扩张空间很大,同时可以不停创造新的爆款AioT产品。同时小米IoT产品易进军海外市场,有望复制在中国的打法。3。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业务MAU及ARPU均有上升空间,互联网业务本身需要依靠更多存量,同时在抢占各场景流量入口之后,变现途径更加多样化,有助于ARPU提升,同时海外互联网服务的发展也取得了初步效果。4。短期风险点:“新冠”市场预计受防治因素的影响,Q1国内手机市场将显著下滑,同时供应链正常恢复供货时间也需要向后延,2月10日后复工率不确定,会影响公司的表现。从需求端来看,主要是短期需求下降,安卓端和IOS都一样会被影响,预计Q2才能判断修复情况。相对而言,小米国内线上销售占比56%,受到的影响要小于其他同业。另外小米互联网业务和海外的市场的增长可以做部分对冲。这件事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上有不确定性,Q1冲击较大,对全年逻辑影响会小些。4结语市场对小米集团关心永远是小米的运营模式能否成功、品牌溢价能力有多高、ASP能否持续上升、能做持续抢占消费者心智、是否有护城河,而不是每个季度利润又多了几个亿,我们认为小米这些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思考一个问题,从小米做电视、音响、手环开始,基本都成了市场爆款产品。小米在任何领域都面临顶级的竞争对手,小米集团自然也不能太过放松,但以小米电视为例,小米在极短的时间内直接把传统电视品牌甩开几条街达到出货量第一,这种到底算不算品牌效应呢?腾讯承包了你的社交、娱乐需求,阿里承包了你的网上购物需求,而美团的野心则是承包你的一切本地生活服务,吃、穿、用、住、行等等,小米负责的哪一块呢?——“手机+AIoT”——涵盖了我们所有流量的硬件入口。(责任编辑: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