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订阅我哦
HPV是人乳头瘤病毒的名称缩写,是一种小的DNA病毒,其有多种型别,能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的HPV感染还具潜在的致癌性。HPV检查则主要检测人是否携带有HPV病毒,可通过染色镜检法、HPV的DNA检测法或血清学试验来检查是否感染了HPV。妇女生殖道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性活跃妇女可能有50%感染过至少一种型别的HPV。由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病因,因此必须重视这种感染,重视HPV的检查。
年根据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显示,在中国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三位,并且已成为中国该年龄段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对于宫颈癌认识的不足,没有做好预防和筛查是重要的因素。
HPV和宫颈癌的关系
HPV病毒是“人乳头瘤病毒”的缩写,属于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来的有多种,不同的型别会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HPV感染其实十分常见,约85-90%有性生活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曾感染过HPV。
HPV感染途径很广泛,主要是通过性接触感染,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性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
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
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防护不好,造成自身感染或通过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母婴传播:是由婴儿通过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
感染了HPV≠宫颈癌
根据HPV亚型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可将HPV分为低危型、高危型两大类,需要满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导致宫颈癌。
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I),高危险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II/III)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不属于此范围的,都属于正常。
异常结果:妇女感染HPV后,约有30%-50%的妇女出现宫颈上皮细胞的轻度病变,但大部分妇女会在清除病毒后3-4个月时间内转为正常,所以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同时检查HPV和细胞学,会出现HPV阴性而细胞学为异常的现象。
需要检查的人群:在阴道检查时,可见表浅的糜烂,有接触性出血等;中期常有白带增多、腥臭,阴道不规则出血,骶尾、臀部及大腿部的持续性疼痛,膀胱、直肠侵时可出现排尿、排便障碍等表现。
怎样预防宫颈癌?
宫颈癌虽然危险,但是从早期的炎症发展到恶性的癌变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因此,定期筛查能够很大程度上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目前针对宫颈癌的筛查主要通过HPV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测(TCT)。
HPV检查:主要检测是否携带有HPV病毒,可通过细胞学方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斑点杂交、核酸印记和PCR等来检查是否感染了HPV。
宫颈细胞学检测(TCT):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宫颈癌多久筛查一次?
正常情况下,HPV病毒可以一年检查一次,HPV病毒是人乳头瘤病毒,临床分为很多种类型,人体感染之后容易侵犯宫颈,导致宫颈癌的几率增加,也有可能引起尖锐湿疣,性病等。
如果HPV检查感染之后,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检查宫颈TCT的情况,如果宫颈细胞学没有问题,可以半年之后再复查HPV病毒,有的女性体质好,抵抗力较强,病毒有可能自行消失,如果半年之后仍然存在,建议阴道用药,如干扰素或者生物蛋白敷料,有利于病毒的消失,因为病毒持续的存在,有可能造成宫颈癌的发生。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委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制定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鉴于我国目前宫颈癌发病年龄特点,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
25~29岁,进行细胞学检测,如细胞学阴性,每3年复查。如果细胞学异常,需要进行HPV检测分流,进行后续阴道镜等检查。
30~64岁,进行细胞学检测,如细胞学阴性,每3年复查。
65岁及以上女性,若既往10年内每3年1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1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无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则不需要继续筛查。
宫颈癌的发生,无论是对女性个人,还是对家庭都会产生巨大的伤害,如果早筛查、早发现、早预防,在宫颈的癌变前采取相应措施,大多数是能够预防的。
丛山健康体检中心推出专为呵护育龄女性健康而度身定制HPV专享套餐。套餐项目覆盖HPV-DNA检查、TCT检查、肿瘤筛查、乳腺、生殖系彩超、甲状腺超声检查等,多方位体检守护女性健康,高性价比套餐惠享关爱!
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