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宫颈癌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是妇女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宫颈癌依然是妇女的主要杀手。
?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46.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80%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有约13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4;
?中国每年约有5万名妇女死于宫颈癌。
宫颈癌发病情况的变化
70年代:宫颈癌发病率为10.28/10万
90年代:宫颈癌发病率为3.25/10万
下降了69%,成绩显著
早期宫颈癌的发生不容忽视
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
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行为危险因素:
性生活过早(16岁)、性生活紊乱、早育(20岁)、多孕多产;
配偶为高危男子:精液中精胺含量过高、患阴茎癌、前列腺癌、前妻患宫颈癌;
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种族等。
生物学因素:
包括细菌、病毒(HPV)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
意
识
树立宫颈癌的筛查意识
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
及时治疗,遏制病变
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通常要通过宫颈不典型增生(CIN)(分轻度、中度、重度3个阶段)—原位癌—早期浸润癌连续发展的过程。大约10年时间。宫颈原位癌的生存率几乎达到%---越早筛查的重要性。
宫颈癌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宫颈癌早期常无症状,中晚期可出现:
1)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外生型癌出血早,内生型癌出血晚
2)阴道排液:水样或米汤样,可为血性,味臭。
3)晚期癌的症状:疼痛、尿血、便血、消瘦、发热等。
2.体征:
早期可无体征
宫颈糜烂状
宫颈赘生物—菜花状或息肉状或乳头状
宫颈表面溃疡、凹陷或空洞
癌侵犯阴道,则有穹隆变浅、硬、消失
癌侵犯宫旁主韧带增厚、结节状、冰冻骨盆
宫颈癌的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宫颈癌?
------全身检查、三合诊及辅助检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最常用的筛选方法
,TBS或巴氏5级分类法
2.碘试验:不染色—阳性(癌、炎症、囊肿等)
3.阴道镜:巴氏染色Ⅲ级或Ⅲ级以上者使用
4.宫颈(管)活组织检查:确诊方法
1)多点活检
2)在阴道镜、碘试验指导下活检更准确。
5.宫颈锥切术
传统巴氏细胞学涂片
Ⅰ级:正常
Ⅱ级:炎症
Ⅲ级:可疑阳性
Ⅳ级:高度可疑阳性
Ⅴ级:阳性
单用巴氏涂片只能发现43.5%的高度病变,假阴性率1.5-55%、假阳性率5-10%。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
?改变了原有的取材方法;
?提高了样本的收集率;
?使细胞均匀、单层分布在玻片上;
?涂片清晰使得异常细胞容易被发现;
?提高了发现低度和高度病变的敏感性。
该技术使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分别达到87.2%、93.5%。
左图传统图片右图夜基图片
TBS分类法描述性诊断内容
1.提示病原体感染:真菌、细菌、滴虫、病毒
2.反应性和修复性改变:表层细胞萎缩、IUD反应、放疗反应、妊娠改变
3.上皮细胞异常:
1)鳞状上皮细胞异常
2)腺上皮细胞异常
4.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
5.激素水平的估计
鳞状细胞异常的分类
1.不典型鳞状细胞(ASC):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
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H)
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相当于CINI)
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相当于CINII和III)2+3合称鳞状上皮内病变(SIL)
4.鳞状细胞癌(SCC)
宫颈癌的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期别、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
2.主要死因:①尿毒症②出血③感染④恶病质
宫颈癌的随访
时间:宫颈癌患者出院后
第1年:出院后1个月复查,以后每2~3月1次
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
第3~5年:每半年复查1次
第6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
内容:妇科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胸透等
未来展望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规范化,HPV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子宫颈病变和子宫颈癌有可能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相关知识:免费“两癌”筛查须知
惠民政策
妇女儿童健康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