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身边的小姐妹总是闷闷不乐。
一向工作狂的她竟然请了2天假,着实把我吓坏了,赶紧问她咋回事。
磨唧了半天,说:“单位体检,我检查出了宫颈糜烂......”
然后就是一顿哭哭啼啼:“我还没男盆友呢!怎么会得这种妇科病?网上说这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兆,还得住院治疗!”
WHAT?
姑娘,小小的宫颈糜烂咋就脑补出了一部大型苦情连续剧了?
这些妇科谣言,还真的是害人不浅呢!
今天,小编必须得好好盘一盘了!
1宫颈糜烂是很严重的妇科病?有传言称,宫颈糜烂是病,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糜烂”是“柱状上皮异位”的表现,是正常生理现象,不是病!更与宫颈癌扯不上边。宫颈被覆的细胞结构在胚胎发育期大致分为两种,宫颈管内为柱状上皮细胞,宫颈管以外为鳞状上皮细胞。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柱状上皮细胞增生,向外爬行,暴露于宫颈管以外,这便是“柱状上皮异位”。
绝经后,柱状上皮回缩至宫颈管内,这一现象便不复存在。
年全国医学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八版,也以“柱状上皮异位”取代了“宫颈糜烂”这一病名。而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癌的主要诱发因素是高危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
2“盆腔积液”怎么办?很多女性在进行妇科彩超检查后,结果里面有一项说“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
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土地”,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是正常的生理表现。
而“盆腔积液”是一种表现,不是一种疾病,更确切地说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
深度小于3cm且无不适
多为生理性无需治疗
盆腔积液如果量多、伴有其他症状,可能提示有一些疾病,而少量的、无症状的盆腔积液,并不代表有盆腔炎。
专家提醒,B超观察积液的深度小于3cm,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处理。
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
因此,看到超声提示盆腔积液不要紧张,特别是年轻女性。
但要注意,盆腔炎、附件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易诱发病理性盆腔积液,有下列症状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有下坠感;下腹、腰骶部疼;抵抗力下降;月经紊乱;不孕。
3洗洗更健康?因为妇科疾病的私密性,大家都羞于看医生,而大部分妇科病的症状通常都是外阴瘙痒,于是,妇科洗液如同救世主一般出现了。
一个个都号称有病治病,没病还能预防,各种大大小小的妇科疾病都能解决,简直无所不能。
洗洗更健康?还沉迷在广告中?别逗了!阴道清洗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甚至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研究所开展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冲洗阴道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几乎翻了一倍。
对于家族中没有乳腺癌基因的女性,卵巢癌与阴道冲洗之间的关联更强。发表在《流行病学》上的这项研究首次将卵巢癌与女性经常进行阴道清洗这一行为联系起来。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于年6月20日的《流行病学》杂志,研究对象为5万余名妇女。研究人员还发现,阴道冲洗和宫颈癌、生育能力下降、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之间都存在关联。
阴道冲洗会洗掉“护身符”
研究指出,阴道具有自我清洁能力,向阴道内灌入清洁剂或其他混合物只会让阴道内的自然平衡被破坏。
阴道内存在大量细菌,细菌种类的变化与健康密切相关。
阴道内细菌可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又称条件致病菌,即在某种情况下才会引起疾病)两大类,健康妇女阴道内大部分是被称为乳酸杆菌的细菌,剩下的有害致病菌数量很少。
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健康最重要的护身符。它们就像护卫阴道健康的卫兵,使阴道保持酸性环境,赶走、吓跑、或杀死有害细菌。
如果经常进行阴道冲洗,就好像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有害细菌和乳酸杆菌都被冲走了,而乳酸杆菌想重回岗位却不容易,有害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阴道炎或盆腔炎。
经常用妇科洗液冲洗,反而会破坏阴道常驻菌群形成的平衡,带来一系列坏处,比如:
盆腔感染性疾病;
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
让你的阴道清静清静!
没事儿就洗洗阴道真不是啥好习惯。专家提醒,阴道护理有讲究,正常情况一般只做外阴清洗。
女性私处会有很多分泌物,加上尿液残留等,外阴部位容易被细菌感染,有病治病,在正常情况下,任何私处洗液都不要乱用,清水就是最好的清洁剂。
女人爱自己从懂自己开始,不要盲目的去被无知吓倒,注意自己健康,当然是一件好事,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任。
不过,我们怎么也得分清谣言和真相,关于以上的妇科谣言,姐妹们可别再自己吓自己了,学知识,长见识,下次谁再说,咱就把这篇文章甩给她!
看更多健康文章
请长按识别下方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如何治疗白癜风呢